一、中药专业介绍
历史沿革: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中药学专业起始于1963年,已有60年办学基础,中药大专于2006年设立,中药学本科专业于2008年招生,已培养1300余名中药学专业人才。中药学依托学校医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,继承发扬中医药之所长,构建中药与现代医药技术融合、校企深度合作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2021年3月获批“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”建设点,专业建设成效显著。2024年6月获批中药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,2025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。2025年2月中药硕士专业(1056)获批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专业。
师资队伍:中药学科以培育和引进学术带头人为重点、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,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,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学术竞争力和整体素质。现有专任教师54人,博士28人(52%),教授21人(39%)。有陕西省师德标兵、三秦人才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8人。有省级“新型透皮给药系统研发”“多靶协同抗高血压药物研究”等科技创新团队4个。
人才培养:坚持立德树人,以厚植中医药传承创新思维和提升岗位胜任力为目标,将思政教育、专业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三维融合,搭建思政与人文素质教育平台、理论实践基础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平台,形成“以市场需求为坐标,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,产学研联合、实习就业一体化”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。建立校企协同中心,实现优势互补,师资共享,协同育人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近五年,毕业生就业率在85%以上,考研率为34%。
学科建设: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拥有52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。中药学科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,瞄准行业共性技术瓶颈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产品质量体系制定等服务,推动中药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,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。近5年,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5项,发表论文400余篇,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20余项,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,成果转化20余项,开发医院制剂和中药应用产品等50余项。
二、中药硕士专业学位方向
1.中药制药工程与技术:聚焦人口老龄化相关疾病防治,结合分子中药技术和传统中药研究基础,开展中药活性组分筛选与结构修饰、中药新型透皮/透黏膜制剂开发等方向研究,培养从事中医药产业新产品研发、中药新剂型开发、制剂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。
2.中药检验与质量控制:聚焦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与分析,开展中药成分分析、分子鉴定、先导化合物发现、疾病诊断技术等方面研究,培养从事中药检验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。
3.临床中药学及合理用药:聚焦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药临床使用规律,开展中药及复方的临床合理应用、医院制剂开发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安全性评价,培养从事中药合理使用、临床用药评价、循证药学、不良反应监测、药学服务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。(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 文/孙艳平 图/孙艳平 审核/冯永辉)